這幾年對于礦山修復的工作,幾乎呈現一種井噴式的出現,各大公司紛紛涉足。其中用礦山廢棄地做光伏發電,是個很熱門的產業方向。這方面的報道也很多。
礦山修復產業新方向-光伏發電
礦山廢棄地有兩種,一種是塌陷地,一種是裸露礦坑,利用這兩種廢棄做光伏發電,是大家廣泛看好的產業方向。
塌陷地光伏也分為兩種,一種建在積水礦坑上水上;另外一種則直接建在露天的塌陷地上。
建到水上的叫漂浮式光伏(FPV),又稱浮體光伏,其系統設置與地面安裝有點類似,不同之處在于所有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電站設施都通過錨定系統固定在浮動平臺上。 漂浮式光伏電站是未來光伏五大創新應用之一,會成為繼地面光伏電站、屋頂光伏電站、BIPV之后一種非常有市場潛力的光伏電站形式,將在全球得到廣泛發展和應用。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的報告,即使在保守的假設下,如果僅利用全球潛在水域面積的1%,浮動光伏發電量也可達到400吉瓦。
與傳統光伏電站相比,漂浮式光伏是將光伏發電組件安裝在水面漂浮體上,建造成本更高,但具有多個優點。其一,不占用土地資源。其二,漂浮式光伏電站能減少水量蒸發、改善水質、抑制藻類生長,對水產養殖和日常漁獲有益無害。最后,由于水體對光伏組件及電纜的冷卻效果,與地面安裝系統相比,漂浮式光伏電站有效提高了發電效率。
2017年,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田集鄉劉龍社區建設了總占地達1393畝的漂浮式光伏電站。該電站于2018年完成并網,年發電量約1.5億度,是目前全球最大漂浮式光伏電站。
漂浮式光伏電站可建設在多種水體之上,無論是天然湖泊、人工水庫還是采煤沉陷區、污水處理廠,只要有一定量的水域即可進行設備安裝。漂浮式光伏電站不僅能夠讓“廢水”再生成為全新的電站載體,同時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漂浮光伏的自清潔能力,通過覆蓋水面降低蒸發量、抑制水中微生物的成長進而實現對水質的凈化。漂浮式光伏電站可以充分利用水冷作用解決路面光伏電站遭遇的降溫難題,同時由于水域上空無遮擋,受光充分,漂浮電站預計可以提高大約5%發電效率。
自2013年以來,每年獨立裝機量都在增加。到2019年底,全球35個國家安建成超過338個漂浮式光伏電站。世界各地正在安裝越來越多的漂浮式光伏電站,主要是為了解決土地短缺和與農業部門發生的土地使用沖突。根據WoodMackenzie電力和可再生能源咨詢機構的報告,從2019年到2024年,全球漂浮光伏電站需求將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
從地域分布來看,漂浮式光伏電站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占全球漂浮光伏市場的87%。中國裝機量最高,韓國、日本、越南、印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這些高人口密度,土地資源稀缺但水源充足的地區也正在加大投入。在歐洲,特別是在荷蘭。荷蘭茲沃勒附近的人工湖上用時七周建成的27.4兆瓦漂浮式光伏電站,于2020年6月正式投入運營,是除中國以外世界上最大的漂浮式光伏電站。同時,德國的第一個漂浮式光伏電站項目也在進行中。
在干旱地區的礦山塌陷地不存在積水,經過土地整理之后,就直接可以安放光伏板了。
在內蒙古華程實業有限公司精細化工項目暨烏海市2021年重點項目春季集中開復工儀式上,國家能源集團烏海能源“光伏+礦山生態修復、采煤沉陷區生態治理綜合利用項目”被列入烏海市集中開工重點項目之一。
烏海能源作為烏海市最大的能源型央企,始終重視項目建設,全力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期間,該公司計劃投資88.5億元,重點實施智能礦山、綠色礦山、煤礦復工復產、礦區環境綜合治理、光伏+礦山生態修復等一大批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工程項目,為切實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該項目建成可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解決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有利于土壤治理和建立良好的土地生態環境,可促進地區光伏產業規模化和基地化發展。年節約標準煤約24.46萬噸,減排SO2約430.26噸、煙塵約103.10噸、CO2約64.95萬噸、NO2約237.75噸,環境效益顯著。
還用一種礦山光伏是建在露天礦坑中的。
湖州市妙西“貝盛光伏項目”租賃妙西鎮原廢棄礦區及周邊區域約700畝土地,總投資約2億元,共計裝設8萬余塊光伏板,建設20兆瓦農光互補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3月30日,記者走進這個建在礦坑里的“綠色發電廠”,了解其建設情況。 .
據悉,該項目作為新型清潔能源示范項目,將廢棄礦山變為綠色光伏發電場,建成后將集光伏發電、中藥材與現代農業種植于一體,年均光伏發電量可達2000萬千瓦時。發電將全部并入湖州當地電網,每年可為湖州減少6600噸的標煤使用量,減少1730噸二氧化碳排放,并將作為湖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